对于微信小程序发布以来的看法与是否能够结合公司的业务做一些探索

自2017.1.9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以来,就被各种关于它的信息刷屏了,从QQ、微信技术群到朋友圈、微博再到各种新闻软件,无不充斥着关于小程序的信息。有些人对它充满了期待,认为他能搞死一大片App,也有些人并不看好,当然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吃瓜看戏。

这里我也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剖析下微信小程序,不想看的自行跳过。

从腾讯的角度来看:

腾讯2016年第二季度的微信月活用户高达8.06亿(包括wechat),每天,

  • 61%的微信用户打开微信超过10次,36%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
  • 70%的用户每月在微信上花费100元以上;
  • 32%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

从数据来看,微信已经成了社交领域的霸主,那么小程序对于微信又意味着什么呢?

神一样的男人张小龙曾这样描述它: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看过,我们再来看一个数据:

  • 2016Q1中国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到6.9亿

聪明的你或许猜到了我要说什么了吧?对,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马上结束了,小企业害怕什么?害怕活不到明天。大企业害怕什么?害怕没有未来。那么什么是大企业的未来?先不说,再来看个信息,今年支付宝也来搞社交了,正如马云所说:社交虐我千百遍,我待社交如初恋。

alt


那么一个做支付的为什么要做社交呢?结合上面的数据,可以大概猜到他们看到的未来就是占用更多的“用户时间”,支付宝用户数量是很多,但是用户每天使用它的时间也很多吗?所以马云不管怎样都要搞社交,把用户留住,只有留住用户了,才有更多让用户“放血”的机会。

微信也是如此,让用户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微信上面。

从用户角度看:

我觉得小程序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就拿我使用的app来说,有很多软件可能我一个月都不会打开一次,但是也不是说一直不用,可能一年偶尔用那么几次,卸载掉用的时候还要再安装,不卸载掉感觉一是浪费手机存储,二是在密密麻麻的app中找个要用的软件的感觉真的很烦。相信很多然会有这种纠结的想法。小程序的出现使得用户对这类软件有了更好的选择。对那些手机内存还是16G得用户来说,又可以腾出一些存储空间了。

从开发者角度来看:

作为一名开发者,尤其是前端开发者,小程序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但前端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前端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

app公司:

推出app的公司可以让小程序与app结合,app负责比较复杂,使用频次高的业务,小程序作为辅助,做一些低频的业务,扫码打开小程序的功能也让一些线下的场景更为遍历,比如招聘,点菜下单。

有的没的扯了一通,有些说的可能也不对或者太片面,就当唠嗑了。

再来说说我们公司目前的业务场景与小程序能不能结合到一起。

我们公司总的来说是做互联网金融的,开发这边的业务主要有这么几块:

一、喂小保,b2c类车险业务。

二、小飞侠,b2c类车险与非车险业务,但是这里在险企与客户之间还有代理人的一层,也就是说我们的软件用户其实是保险代理人。

三、灵犀金融,没接触过他们部门,不懂。。。

理论上车险或者说保险这一类的产品其实特别适合用小程序来做,但也仅仅是在理论上,为什么呢?借用大叔的一句话说:保险这个行业还是太TMD传统了。

从购买渠道(或者说消费习惯)来说,很多用户购买车险还是通过线下的代理人,那么为什么没有通过线上呢?这里也先不说,我先问个问题,滴滴,快滴,饿了么,美团这些公司这几年都融到了很多钱,投资人中除了那些XX资本以外,最显眼的还有两家,腾讯,阿里,腾讯阿里为什么要给他们投钱?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布局移动支付,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再来看保险业,保险业还没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改变人的某个消费习惯需要巨大的资本来支撑,大到什么程度?大到足以颠覆这个行业。保险行业还没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感觉风口真的就在眼前了。。。以前买保险的用户觉得通过线下的代理人买很方便啊,买车了就会主动联系你买保险,快到期了又主动联系你继续买,时不时过节还给你发个短信问候一下。用户没有用过别的方式,不知道还可以通过App来购买。通过App来买的好处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随着这个互联网行业的入局者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正在渐渐改变。

从支付流程来说用起来并不是很爽,一般的第三方App公司没法做支付,只能跳转到险企的网站支付。从这一点来讲其实就已经给小程序判了死刑,叽叽歪歪了半天,要支付了,你告诉我不能跳转外部链接。狗带!

消费习惯、支付流程对小程序都不是很合适。

那我们业务到底哪一块比较适合小程序呢?不知道。。。